7月18日,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联合学校关工委,特邀周恩来总理侄儿、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周保章先生,为学生们带来一堂题为《听总理侄儿讲周恩来“十条家规”中的精神承继》的思政课。从一张1961年自掏28.5元购买的火车票,到“除夕夜小米粥配窝头”的年夜饭,老人用亲身经历的故事,将共产党人的家风课讲到青年心里,也为学校“大思政”课堂写下生动注脚。

周保章先生以亲切朴实的语言,向学生们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十条家规”背后的感人故事。作为总理的侄子,周保章先生深情回忆了与“七伯”周恩来、“七妈”邓颖超相处的点滴细节,分享了总理“不搞特殊、不谋私利、甘于平凡”的家训精神。周保章先生提到,总理的家规看似严苛,实则饱含深情。从“晚辈不得专程看望”到“生活艰苦朴素”,每一条家规都体现了周恩来总理对家人的严格要求和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他特别提到1961年与总理的一次谈话,总理叮嘱他“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坚持在基层”,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课堂上,周保章先生还讲述了总理家年夜饭的故事。一锅小米粥、几个窝头,看似简单的饭菜,却蕴含着“记住革命艰辛、感恩党的恩情”的深意。通过这些小故事,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高尚品格。
作为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五老”宣讲指导团副团长,周保章先生自1998年起投身基层理论宣讲,累计进行1600余场义务宣讲,受众超百万人次。他勉励在场学生:“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岗位的高低,而在于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只要心里装着人民,在哪里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学生牛照源说:“周爷爷的讲述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平凡与伟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周总理为榜样,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这是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也是一堂直抵灵魂的学风课。”学校关工委秘书长、离退休党委书记、离退休工作处处长李洪民表示,学校将把此次报告制作成微课视频,纳入全校“大思政课”资源库,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此次思政课不仅是一次红色家风的传承,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青岛理工大学将继续依托“五老助思政”品牌,邀请更多老一辈革命家和先进典型走进校园,为学生成长注入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撰稿:李好雨 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