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赓续红色精神 践行绿色使命——“寻路报国”团队开展“追寻先烈足迹,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实践活动

发布人:罗荣时间:2025年08月27日浏览: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进一步激发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寻路报国队”近日走进青岛市革命烈士馆,以场馆探访为契机,追寻先烈足迹,重温革命历史,在感悟中凝聚报国力量,展现新时代青年对红色精神的坚守与践行。

群雕铸魂:一眼千年的精神震撼 踏入纪念馆,大家目光首先停留在那座巍然矗立的“山河魂”烈士群雕。以党的“一大”代表、青岛党组织创立人邓恩铭同志为核心,群雕如一幅立体的历史长卷:铁路工人紧握扳手的手青筋暴起,纺织女工眼神里闪烁着挣脱枷锁的坚毅,青年学生振臂欲呼的姿态定格着热血沸腾的瞬间,解放军战士持枪伫立的身影坚若磐石,还有农民皲裂的手掌与童工虽稚嫩却不屈的脸庞。他们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灼灼似炬,在光影交错间仿佛正从历史深处走来,将青岛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抗争、浴血前行的壮阔图景凝铸成永恒。队员们不约而同地在群雕前静静伫立,指尖轻触微凉的展柜玻璃,仿佛能透过青铜的肌理触摸到先辈们滚烫的信仰与跳动的脉搏——那份为理想信念一往无前的决绝,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此刻最震撼心灵的精神共鸣。

展卷凝眸:在历史细节中触摸初心 队员们循着时光的脉络缓步穿行于各个展厅,泛黄的照片在柔和的灯光下诉说着峥嵘过往,锈迹斑斑的枪械、磨得发亮的工牌、字迹斑驳的家书……每一件文物都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开尘封的记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尽美、邓恩铭在青岛的街巷间点燃工人运动的星火,用振聋发聩的呐喊唤醒沉睡的民众;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周浩然等烈士怀揣“宁为玉碎”的气节,在青纱帐里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用热血染红齐鲁大地;再到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无数无名英雄抱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念,为城市的解放倒在黎明前的战壕。

队员们时而俯身凝视展柜中泛黄的手稿,时而驻足在作战地图前低声讨论,时而追问细节:当时的工人罢工面临着怎样的压力?这位烈士牺牲时才23岁吗?问答间,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是可感可触的温度,是先辈们用生命写就的“初心答卷”,让每个人对青岛这片土地上的革命火种如何燎原、英雄血脉如何延续,有了更刻骨的理解。

初心接力:让红色精神照亮前行路 参观结束后,一场热烈的分享会在纪念馆的缅怀厅展开。“看到邓恩铭烈士在狱中写下‘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的诗句时,队员们都因此感到敬佩 ,他们明知前路是牺牲,却依然选择一往无前,这种勇气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以前总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远,今天才明白,他们或许是罢工游行中振臂高呼的工人,是掩护战友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的士兵,是为保护群众而直面枪口的普通人。”队长张永昊的分享引发共鸣,“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是烈士们挥洒热血换来的,这是真真切切的历史重量。”

此次革命烈士纪念馆之行虽已结束,但那段浸透着热血与信仰的历史,早已化作一颗滚烫的红色种子,在每个人的心底深深扎根。当夕阳为纪念馆的檐角镀上金边,队员们的身影渐远,但那份被唤醒的赤诚与坚定,正化作照亮前路的星光。革命先辈用生命守护的理想,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芒。(撰稿:张永昊 于哲源 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