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 践行绿色使命——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硕博实践团赴诸城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人:罗荣时间:2025年08月03日浏览:

为赓续红色精神,践行绿色使命,将课堂延伸至红色热土与乡村振兴一线,7月底至8月初,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青智赋能”硕博实践团深入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镇与石桥子镇,开展了一场融红色研学、科技助农、产业对接、访企拓岗于一体的深度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隋学智,副院长刘龙教授,研究生辅导员宫克菲带队,诸城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百尺河镇、石桥子镇相关同志参与了部分活动。

红色引领:在红色热土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团首站参观了刘家庄抗战事迹陈列馆,石桥子镇刘家庄社区是诸城市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透过泛黄的历史照片、珍贵的革命文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刘家庄人民英勇抗战的壮烈史诗,他们认真聆听讲解,重温那段烽火岁月,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牺牲精神。实践团成员们还专程走访慰问了社区老党员和参战老兵。在与老前辈们的座谈交流中,聆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先锋事迹和战斗故事。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青年学子们深受触动。



“革命前辈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展现的顽强意志和家国情怀,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我们勇担时代责任。”“青智赋能”实践团负责人马晓亮感慨道。此次红色研学,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更将“红色基因”深植于硕博学子的血脉之中,为践行绿色使命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绿色使命:以专业所长服务绿色乡村

践行“绿色使命”,关键在于将环境学科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效能。在广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实践团成员在带队老师的专业指导下,运用快速检测技术,对灌溉渠道水质进行了现场采样分析,重点关注影响农产品安全和土壤健康的污染物指标(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分析其是否低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安全范围。“土壤质量是中药材品质和安全的关键保障,我们的检测分析将为基地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优化种植环境,提升药材品质,这也是环境学科服务‘大健康’产业的切入点。”刘龙教授在现场点评。这种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直接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行动,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在诸城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实践团参观了垃圾焚烧发电全流程,与企业负责人围绕固废处理技术升级、余热回收利用等企业痛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学院专家团队基于山东省余热利用及节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的创新技术方案,该方案有望显著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新思路。

学院团队还专程赴山东杰西玛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帮扶。针对企业在食品加工设备余热回收环节遇到的实际瓶颈,实践团依托学院优势科研力量与山东省余热利用及节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平台,基于成熟的“工业熔渣热回收”技术体系,创新性提出“热管余热回 + 智能控制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方案通过显著提升热交换效率,集成物联网实时监测平台,预计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能耗15%-20%。企业负责人高度评价道:“学院提供的精准技术支持,为我们突破技术瓶颈提供了关键助力。”作为此次合作的重要成果见证,杰西玛公司向学院赠送了印有“科技赋能助发展,校企同心促振兴”的锦旗。双方计划以此为契机,共建“绿色制造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深化在节能环保装备领域的产学研融合。


在企业生产车间和研发中心,硕博研究生们带着专业视角,深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环保设施运行现状和技术瓶颈。他们与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面对面交流,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学院科研优势,就污水处理工艺优化、食品加工企业余热回收处理、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流体力学仿真应用等具体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技术建议。


育人为本:构建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活动中,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隋学智与诸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秦佳辉、石桥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世发分别在百尺河镇和石桥子镇为“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实践育人基地”揭牌。两个基地的建立标志着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与诸城市校地合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的新阶段,为双方后续在红色基因传承、绿色技术推广、人才联合培养等领域的持续深入合作搭建了坚实平台。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隋学智表示:“建立社会实践育人基地,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学院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教育部“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的有效途径。后续双方将依托学院山东省余热利用及节能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让研究生在服务中学习,在奉献中成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硕博实践团诸城实践是一次红色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的成功探索,是“赓续红色精神,践行绿色使命”的生动体现。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将继续引导高层次人才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书写新时代青春报国的华章。(撰稿:宫克菲;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