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将专业实践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组织开展“碧水清源·生态护航”专项行动。
为解决校园荷塘因浮萍泛滥、淤泥沉积而导致的水体污染问题,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开展劳动实践课,参加劳动实践课的同学们带着打捞工具,和后勤处的老师们一起深入荷塘捞枯枝、清浮萍,并采集荷塘水体样本。活动结束后,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化学教研室主任谭伟强将荷塘水质样本带往青岛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进行检测。同学们在谭伟强老师的指导下对水质样本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固体悬浮颗粒物等进行检测,其检测出的实验数据为后续对荷塘水质改善方案提供了数据参考,进一步实现将专业知识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赋能转化。“劳动实践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既能让我们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又能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水241班牛照源这样说道。


“‘净滩行动’不仅是一项环保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劳动教育课。”“净蓝”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刘雨涵介绍道。据悉,这项始于2017年的品牌活动,已从最初的零星参与发展到如今年均200余人的规模,累计清理金沙滩、银沙滩等海岸线12.6公里。数届环境学子手执“接力棒”、跑赢“循环赛”、打好“生态盘”,对海洋垃圾进行精准分类与科学处理,实现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统一。

学院党委副书记隋学智介绍,学院始终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理念,构建了‘课程-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通过劳动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构建“沉浸式”劳动教育新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升技能、实现价值。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拓展“环境治理+劳动教育”实践矩阵,为培养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探索更多创新路径。
(撰稿:李好雨 于哲源 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