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召开全员促就业专题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部署就业攻坚行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隋学智、副院长刘龙、各教研室主任、全体班主任及教师代表参会,共同研讨破解环境类专业就业难题的路径与举措。会议聚焦“就业难”“转专业热”等突出问题,强调全院上下需以“一盘棋”思维协同发力,从专业认知教育、校企资源联动、就业服务提质等方面构建长效机制,为环境类人才培养与就业注入新动能。

形势分析,就业挑战与专业信心不足并存
学院党委副书记隋学智结合2025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系统剖析当前环境类专业面临的挑战。环境学科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长期发展前景广阔,但短期内行业转型阵痛与就业市场供需错位的矛盾仍较突出。“部分学生因对专业前沿应用缺乏了解,过早失去学习动力;部分毕业生求职时存在‘高不成低不就’心态,错失优质岗位。”他呼吁全体教师正视问题、主动作为,将就业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环境类人才成长搭建更坚实的平台。
协同机制,教研室与班主任织密就业服务网
针对当前就业工作的痛点,会议提出构建“教研室-班主任-任课教师”三级联动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跟进的就业服务体系。
2025届毕业班班主任分享了“一生一策”就业帮扶经验。建立“求职档案”,将学生细分为“公考备战组”“企业求职组”“无心求职组”三大类,分别邀请往届成功校友开展线上经验分享会。例如,针对求职学生,联合学院就业办举办“简历门诊”和模拟面试活动;针对考研学生,组织专业课教师提供复试指导。隋学智要求就业辅导员每周向教研室、班主任反馈当前就业情况及未就业人数;班主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就业主题班会,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预警等特殊学生群体,建立“就业困难帮扶台账”,通过心理疏导、岗位推荐等方式化解学生焦虑情绪。

源头培育,专业认知教育前置激发内生动力
会议指出,破解就业难题需从新生入学阶段入手,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专业认知教育,筑牢学生专业自信。
让专业课堂“活”起来,副院长刘龙提出,任课教师需在课程中增设“行业前沿动态”模块,邀请环保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技术落地的社会价值。
用实践点燃专业热情,打造“环境名家讲堂”“绿色产业研学行”两大品牌活动。定期邀请行业知名学者、环保企业高管等开展专题讲座,分享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成长路径。

会议最后,学院与各教研室、班主任逐项分解落实阶段性任务与考核指标,明确将就业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党委副书记隋学智强调:“就业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全院教师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通校企资源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与会教师一致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责任担当,从课堂到实践、从专业认知到职业发展,全方位构建就业育人生态链,为环境类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撰稿:王登榜 臧艺菲;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