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22日,由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协、山东省社科院、山东省学联主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共有4件作品获奖。

其中,《助力双碳——基于毛细管换热器的地铁隧道源热泵技术开发》(作者:谭悦桐、付诚宏、邢云晶、赖文清、马小茜、赵黎明、胡荣辉、孙茂跃,指导教师:季永明、胡松涛、花会娟),《微藻捕手 — — 絮凝气浮磁性回收一体化有机高分子材料》(作者:任允珂、吕禾源、刘佳盈、陈骏驰、田钰源、田法勇、陶琼,指导教师:刘琳、刘永林、王炜亮)以及《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启蒙教育现状调研及“ADDIE”模式探索与优化研究》(作者:魏方熙、张委琪、黄昱、贺文雅、崔倍宁、范圣泓、王琛、宋文清,指导教师:花会娟、孙川、何珊珊)3件作品获一等奖,《酶开二度——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水凝胶贴片》(作者:袁治爽、刘国立、颜廷义、高原、李钰杰、丛磊、韩松宸、冷雨桐,指导教师:柴会宁、隋学智、花会娟)获二等奖。


《助力双碳——基于毛细管换热器的地铁隧道源热泵技术开发》项目主旨在于针对隧道废热日益严重,而研发一种新型毛细管,可组成不同换热,适用于更多场景。《微藻捕手 — — 絮凝气浮磁性回收一体化有机高分子材料》项目针对微藻治理现有方法存在的多污染、难回收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制备出一种基于絮凝气浮和磁性回收于一体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通过室内实验验证、自然水体治理对材料性能进行多次量化评估,并针对不同的污染水样完成了理论验证和性能升级。《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梦——生态文明启蒙教育现状调研及“ADDIE”模式探索与优化研究》项目组在三轮调研中聚焦问题、探寻成因、改进措施,探索出适合于生态文明启蒙教育的“ADDIE”模式。团队通过教授示范课、师资培训课、直播录播课等形式进行模式推广,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馈。《酶开二度——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的水凝胶贴片》项目通过一种高活性纳米酶偶联生物酶建立了双酶级联体系,并构筑了有机磷农药检测的便携式生物传感器。



“挑战杯”系列竞赛是目前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之一。为了做好省赛备赛工作,推动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积极筹备、广泛动员、认真组织。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隋学智牵头,打造“一心、两端、三阶、五步”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中心,围绕导师和学生“两端”,建立导师库和学生库,大一创新创意、大二 大三创新实践、大四及研究生创业实践三阶对学生分段培养。从赛事动员会、项目诊断会、院内选拔赛、参加高级别赛事获奖、成果展示及总结“五步走”发力,确保科技创新竞赛形成完善闭环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媒体平台积极做好赛事宣传工作,创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和平台。三是广泛动员,密切配合。在遵循学术规范和尊重知识产权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专业教师对赛事的支持力度,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四是加强指导,认真评审。组织开展“挑战杯”院赛3次,相关培训大会两次,多次邀请专家对种子作品进行深度打磨以及赛前指导,最终推荐6件作品参加省赛。(撰稿:何珊珊;审核: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