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大家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做到知行践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环游“艺”夏实践团队紧密依托延安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非遗艺术瑰宝,于8月9日-18日在延安组织开展以“追寻星光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延安行,滋养初心
知来路,不忘初心;明前路,铿锵前行。“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我们前往宝塔山所感所悟其内涵,就像一座不灭的灯塔始终指引我们坚定的大步向前。
梁家河,孕育出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实践团队在庄严鲜艳的团旗下重温入团誓词,提醒着每一位青年要铭记团员使命,谨记入团初心。
团队先后前往参观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那个年代硝烟战火中的红五星,撑起了民族的希望。这些参观实质上是上了一堂震撼人心、直击灵魂的大思政课。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自主实践期间团队与长春师范大学新闻专业学子相约前往清凉山脚下延安新闻纪念馆,这里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解放日报社、新华通讯社等众多新闻机构的所在地。也是在这里,先辈们打破了敌人的新闻封锁,打开了我党、我军向世界宣传的窗口,向世界发出新中国强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圣地情,淬炼灵魂
为切身感受庄重朴实、奇伟磅礴的黄土风情,环游“艺”夏实践团队欣赏学习了豪迈粗犷、刚劲奔放安塞腰鼓,采访了曾参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表演的安塞腰鼓传承人,学唱了饱含着陕北人民的爱恨、生死,歌颂着广阔、热情的黄土地的信天游,感受了民间艺人鼓舞新时代、礼赞新生活的安塞剪纸,舞动了体现圣地人民靠双手奋斗出美好生活的精气神的陕北秧歌儿。
安塞文化艺术馆中陈列着安塞腰鼓、民歌、农民画、曲艺、剪纸、陕北说书等黄土地上“长出的”艺术。团队成员一同走进这里,享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化盛宴,更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利用新型数字化形式传播、将现代化元素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让非遗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迸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来延实践期间,团队成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主题体验活动,更加磨砺了实践队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环游“艺”夏实践团,行走延安感非遗艺术,革命信念养红色初心,从各方面感受和调研陕北民间艺术、非遗文化的传承。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盎然风貌。
在学习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座后,团队成员蒋慧佳分享心得时所说,“来到象征希望的延安圣地,看到了革命先烈身上的爱国精神、首创精神、延安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唯有以史为鉴,挺起脊梁,激活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才能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撰稿:罗荣 花会娟;审稿:隋学智)